政府表示,去年本港錄得37宗企業系統被黑客入侵案件,較前年上升逾五成,提醒消費者應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採取措施保護個人財產,以減少成為網絡詐騙目標的風險。網絡安全是指保護電腦系統、網絡和數據免受未經授權進入、使用、披露、破壞、修改或破壞的措施和技術,目標是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隨著網上交易越來越普及,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也明顯增加。網上詐騙層出不窮,其中最常見的欺詐手法包括:
1. 網絡釣魚 (Phishing)
在任何需要輸入個人和私人資料,例如信用卡或銀行戶口資料的電郵或網站上,都有可能被設置釣魚程式,因此須格外小心。一些財務機構和購物網站,也有機會被黑客假冒,以此騙取持卡人的信用卡或銀行戶口資料。如果持卡人不慎中了陷阱,使騙徒成功進入該網站的賬戶,就能盜用持卡人的身份,甚至有可能取走受害者銀行戶口中的存款。提高網絡安全意識,使用強密碼和雙重驗證,可以有效減少風險。此外定期更新網絡安全軟件,並對可疑的電子郵件和網站保持警惕,都是保護個人資料的重要措施。網絡安全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資訊被盜用。
2.身份盜竊 (Identity Theft)
身份盜竊發生在不法分子竊取他人的個人資料並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黑客通常會利用未加密的公共WiFi來訪問連接的設備,從而竊取個人信息。網絡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尤為重要,因為被盜的私人和敏感資料可能會被用於未經授權的網上交易,導致受害者在發現之前已經遭受財務損失。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採取適當的網絡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身份盜竊事件的發生。
3.網頁劫持攻擊 (Pagejacking)
黑客入侵網站,將使用者重新導向到一個偽裝的網站,而這些外觀極為真實的網站很可能安裝了惡意程式,導致用戶的設備感染並竊取其中的個人資料和檔案。網絡安全在此情況下尤為關鍵,因為金融機構匯聚和處理數以億計的資金,擁有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客戶個人資料,是被黑客青睞的原因。若網絡安全防護不足,網絡攻擊引致銀行營運停頓、癱瘓,或造成金錢損失、個人私隱被盜,受影響的肯定不獨是銀行本身,許多個人和企業也會受牽連,造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加強網絡安全措施,以防範潛在的威脅和攻擊。
4. 轉帳騙局 (Advance-fee)
轉帳騙局指騙徒欺騙受害人交出全部款項或所有貨品的手法。例如,騙徒假冒商家,需要受害人支付高額運費,或者需要達到一定的購物金額才能完成運送等;或者騙徒假裝成顧客,使用信用卡預付小額訂金,然後在收到商品後便中斷聯絡。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和措施對於防範此類詐騙至關重要。透過增強網絡安全防護,消費者可以更有效地識別和避免這些騙局。
5.商家身份欺詐 (Merchant Identity Fraud)
不法分子利用看似合法的註冊公司開立銀行帳戶,藉此不斷測試盜取的信用卡。在持卡人發現可疑交易並提出拒付申請之前,騙徒已經逃之夭夭。為了防範這類欺詐行為,支付服務提供商應該加強網絡安全監控,及時識別和攔截可疑交易。同時,持卡人也應該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定期檢查帳戶活動,並在發現異常時迅速報告。
財務機構積極應對網絡安全威脅
為了保護客戶資產和維持營運穩定,財務機構必須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預防措施包括:加強網絡基礎建設,定期更新軟體和硬體,修復漏洞,確保網絡安全穩定;加強資料加密,採用強大的加密技術,保護敏感客戶資料,避免被盜取。只有通過這些措施,財務機構才能有效防範潛在的網絡攻擊,保障客戶的資產安全和機構的正常運營。
設立專責部門,專責負責網絡安全事務,包括規劃、執行和監督安全措施。在技術層面,採用先進的網絡安全技術,如雲安全和機器學習等最新技術,以加強防禦能力。此外,定期進行安全測試與風險評估,檢視系統安全漏洞,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改善,確保整體網絡安全水平的提升。
教育與培訓方面,定期進行網絡安全意識培訓,提升員工防範網絡攻擊的意識,降低人為疏失風險。鼓勵員工取得相關認證,提升員工的網絡安全專業知識,建立更強大的安全防護體系。這些措施有助於強化整體網絡安全,確保企業能夠有效應對各種潛在的網絡威脅。
給網絡使用者及消費者的防騙建議
簡而言之, 隨著網絡詐騙手法日益猖獗,消費者必須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採取措施保護個人財產,以減少成為網絡詐騙目標的風險。網絡安全涉及保護電腦系統、網絡和數據免受未經授權的進入和破壞,其目標是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通過定期進行網絡安全培訓、採用先進技術並保持警惕,企業和個人都能有效提升防禦能力,共同防止資訊被盜用,保障網絡安全。
立即查詢 K Cash AI網上即批私人貸款
WhatsApp查詢
上述產品受條款及細則約束,K Cash保留最終審批決定權。
忠告: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
投訴熱線:3185 8847
K Cash Limited
放債人牌照號碼:1716/2023
K Cash Express Limited
放債人牌照號碼:0644/2024